讀完《為什麼你該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拯救地球,也拯救你衣櫃的新購衣哲學》(To Die for: Is Fashion Wearing out the World?) 這本書後再看這部片,簡直像是複習一般,而且影像留在腦海裡的刻痕更鮮明。

「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不單單是字面上的鼓勵大家挑貴的買──況且這是中文版的書名並非直譯──而是提醒我們在錙銖必較的同時,燒點腦子考慮成本這件事。

列舉看看:高檔優質的面料、別出心裁的設計、精美的拍攝與美編、寄送與退換貨的物流費、店面裝潢房租水電、網站架設維護費、採購的食宿機票(酒錢?)等;

以上種種是該列入成本計算無誤,但會特別提出來的,是容易被一般消費者忽略的製造過程原料取得

種植棉花噴灑的農藥傷害了土地與棉農,採收時則需要龐大的人力──棉花輸出大國之一的烏茲別克默許全國童工一起拚經濟;印度成衣廠雇用沒有基本薪資保障的婦女,勞工安全淪為稽查員到訪時的作秀,只有確保及時交貨才可能爭取到下一筆訂單....

生意人精打細算並不奇怪,可是無所不用其極撙節開支,犧牲掉的是什麼呢?

良心意識

快時尚品牌屢屢被點名,因為靠著一年52季每週翻新吸引消費者,但也要價格夠親民才能維持一定的買單量。羊毛不可能長在雞身上,當終端價格成為主要考量,唯有把上游的成本壓縮再壓縮,才能達到目的。

「你知道你正穿著黑心在身上嗎?」看到《為什麼你該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封底的這句話,像是被重重擊了一拳。

但是又忍不住辯駁,只不過是買一件衣服、一雙鞋子,還要考量背後的環境與社會正義?也太累,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多煩惱了誰有閒暇顧及這些。

《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作者Anna Lappé曾說: "Every time you spend money, you're casting a vote for the kind of world you want." 

都是因為我們做出的消費選擇,促使生意人、時尚品牌們往低廉的成本靠攏。所以與其指著別人的鼻子罵無良,不如安靜默哀一會兒,我們都是共犯結構中的一份子。

無知是一回事,可潘朵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就很難再回到從前。

不停地買入喜歡就想擁有的非必需品、同時鼓吹著要隨身攜帶餐具拒絕吸管,站在環保的觀點來看,根本是非常矛盾的行為。但是有消費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啊,而且人要衣裝欸怎麼可能不治裝。理想說得好聽,回歸現實面該如何落實?

關注生活裡的公平貿易品牌是一個方法,譬如紀錄片中提及的People Tree,瀏覽官網發現商品很可以、只是有點遠,可惜就在台灣的繭裹子Twine目前的設計不太對我的口味。

次之就是選擇台灣品牌,支持在地產業同時也減少配送的碳足跡。比較弔詭的是,在台灣誕生不等於MIT,即使加工在本地完成,物料來源呢?的確很難面面俱到。

同時我也相信,好品質也會來自MIC (China, Cambodia)或MIV (Vietnam),品牌還甚至可能迫於輿論傳媒的壓力,認真監督這些代工廠的勞權問題與減少對自然的危害。

(所以,那些來路不明的韓貨與淘寶是時候該被斷捨離了吧?)

身為消費者兼把關者,我們可以選擇擁有一顆覺察的心,用金錢促使社會、環境更好。

當然,處在物慾橫流的時代,"reduce and reuse"才是站穩腳跟的終極心法。試想人手好幾條牛仔褲的染劑汙染了多少河川、對喀什米爾毛衣與皮件皮鞋的癡迷導致多少森林被濫墾砍伐.... 說真心話,這些代誌比剝取兔毛還更大條。

不只是購物狂、還是傷害地球的兇手──還有什麼比這項事實更令人不寒而慄的呢?

看到報載司馬中原傾心年下女,引發熱議。雖然黃昏之戀不一定都是騙局,但扯到財產什麼的就覺得案情不單純,還搬出習大大呢也真是太胡謅。

希望司馬鬼王好好跨過情關,不過再怎麼說那也只是他們一家子、一小撮人的糾葛,反觀快時尚的黑暗面,無論對人類社會或自然環境皆影響甚鉅,那才真的是

「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


arrow
arrow

    有型的Bao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