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2016下半年看過最有趣的書!(呃,似乎只看完這麼一本)不過,此書的精采程度真是~爆表!簡直到了手不釋卷、必須一氣呵成解決的地步。想當初亂逛網路書店跳出這則邊欄廣告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定睛一瞧,才發現這兩者根本天差地遠嘛--Primates of Park Avenue v.s. 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中文書名訂成這樣比較吸引人的目珠吧!副標題『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才真正道出了重點──窺視上流中之上流社會貴婦們的日常生活──也是促使我下單的那根決定性的稻草。

"我開始在上東區生活之後,我發現遊戲規則是妳得讓別的女人羨慕。眾多學術理論談男性的凝視──談凝視是如何讓女性被物化,讓男女重新劃分階級,讓一方成為「觀者」,另一方成為「被觀者」。然而上東區的生活,則是女人之間的「觀」與「被觀」,妳看著別的女人,別的女人也看著妳。"

把書闔上的剎那,除了意猶未盡,也有那麼一點慶幸自己身處平凡人的行列 

"美國其他地方的女人,以及全世界各地的女人,大概不會像上東區女人那樣,如此極端地靠著物品來定義彼此的關係。包包就跟車子一樣,有很多作用,不單純只是拿來裝東西的工具。曼哈頓是階級分明的地方,你所擁有的東西,是在告訴別人你屬於哪個階級,以及你有多少財富、人脈與力量。在曼哈頓這個城市,錢、關係和權勢就是一切。你拿甚麼包,開甚麼車,是在告訴別人你的身價。在這個階級壓力無所不在的城市,一個好包包是一條可以撫慰心靈的溫馨毯子。"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用人類學的視角書寫「紐約上東區生存筆記」,不單單是描繪一個如天方夜譚的故事,也加入了各種學術研究結果與專家意見,作者再綜合起來剖析,重點是,一點都不艱深晦澀,非常好讀,而且時不時就會捧腹大笑。

"被告知已經沒有等候名單這種事,就像因為你不是甚麼重要人士,不是帥哥美女,就被夜店擋在門外。為了一個要價至少一萬美元起跳的包包,居然要等人施恩,等人打開圍欄放你進去,這太荒謬了。這一切我通通明白。然而種種的困難並非只是障礙,一個包這麼難買到,這種近乎不可能的過程,本身也是柏金包的一部分,如同柏金包的由來,以及包上的製造年份標記,少了一樣,就不是柏金包。

我想在台灣,也許是台北大安區的某個區塊,或是在某個我不知道的角落,可能也上演著類似上東區的情境劇吧。不過可以理解在那種氛圍之下,擁有一個旁人欽羨的柏金包款式,比護身符或保護令還要有實質效益。還有我以前只知道柏金包是天殺地貴而已,看了這本書才曉得,有錢有勢還不一定買得到 

"她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只是單純把別人擠出排柏金包的隊伍。「這些女人是在提醒男人,提醒社會,提醒自己,她們高貴、身價不凡,所以才能拿到這些包包。」女人在追求昂貴的珍稀物品時,也是在重申自己的珍貴性,好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再次感受到她們的身價。"

也許你我無法認同這種特別歪曲的價值觀(但如果我們投胎在大戶之家呢?who knows),但除了無法量計的財富,生活在上東區的人類的行為模式,許多都跟其他族群/聚落、你我他也沒有兩樣。

"每次我參加這種全是女人的早餐或午餐會,都會想起靈長類動物幫彼此梳毛的行為──卷尾猴、吼猴、狒狒會幫忙整理「朋友」的毛,有時一整理就是數小時。牠們花時間待在一起,親密地碰觸彼此,以強化彼此之間的關係,為未來的結盟鋪路,這種結盟有時甚至可以救命。"

搞小圈圈這種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從國小甚至幼稚園就開始出現了吧。只是上東區的人用多金的方式包裝──吃澎湃的下午茶套餐、手拉手逛第五大道、舉辦米其林三星晚宴,看起來比較顯擺闊綽,實質上是類似的。

"當一群母黑猩猩靠著故意無視或騷擾來排擠新來的母黑猩猩,她們是在說:「妳的階級比我們低。」欺負新人的母猩猩如果直接採女肢體攻擊,她們自己和孩子也可能遭受肉體上的傷害,但如果是靠社會霸凌則不必擔心。人類女性採取的方法,則是如果有人不聽話,那就破壞對方的名聲,講對方的八卦,還有不讓對方參加社交活動。"

原來拉黨結派並非獨屬於智人的特色,我們比黑猩猩高階的應該就是有穿衣服還有會化妝?(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較勁鬥爭不足為奇,這些有錢花不完的貴婦其實也有自己獨特的煩惱與壓力源...

"場景換到上東區,比0號還小的00號衣服賣得比甚麼都快。女人分為瘦、更瘦、夭壽瘦三種。我們判斷一個人漂不漂亮、有沒有錢,看的是對方有多瘦,而且我們的標準非常嚴苛。"

"女性參與「媽咪經濟」(Mommynomics)是為了讓自己有事做,為了覺得自己有用處,但除此之外,這其實是一種可以拿來向人炫耀的奢侈生活方式──「我以前有上班,我有能力上班,只不過我不需要上班。」"

必須維持身材以塞進0號甚至00號的名牌服飾(沒有最瘦、只有更瘦),穿搭必須跟得上時代潮流(不是當季最新款就輸了),不負責賺錢養家但必須參與負責組織慈善午餐會與社交和學校活動的小團體(所謂的「媽咪經濟」啊簡直是高級志工),必須確保孩子進入最好的高級私立學校,同時警界自己處於「密集母職」的狀態(intensive mothering,一種性別模範,迫使母親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與金錢用於養育孩子)...

這些所謂奢侈的煩惱啊,看起來多麼不可思議,跟我們平凡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相比,簡直是可以歸類為無病呻吟了嘛。可實際上,焦慮的確存在、還如影隨形,再有錢也無法倖免。

"一旦錢多到不怕生病、不會餓肚子之後,錢買不到快樂,而且也絕對無法讓你免於焦慮。身處重視榮譽與恥辱的文化、不必擔心基本生存問題的媽咪,正是神經質的完美人選。對這些媽咪來說,完美生活是人生有如地獄的基本原因。"

無法接受不夠完美、永遠都得追求比完美再更上一層樓,典型上東區媽咪們的裡子或許可靠鎮定劑壓制、但絕對必須顧好面子,而牽動著這一切是否會崩盤的關鍵──就是婚姻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那群有錢的女人似乎有夠幸運,但同時她們也被關進一個性別隔離的世界,只能擔任次要董事會的董事,只能出席慈善早餐會與午宴,只能和孩子的同學家長社交,整個暑假只能待在漢普敦的避暑豪宅。上東區的上流社會女多男少,男人很珍貴,資源也都在男人手中。"

經濟獨立,是件很重要的事。也許絕大部分嫁入上東區豪門的女人,被強迫或是自願揮別焦頭爛額打拼的事業,在我們凡人看來擁有許多花不完的銀子妝點賦閒的空白,但也許擁有「金援」的代價是必須打理好家務(即使是請保母或雇傭人)、以及教育下一代(雖然只是想辦法讓孩子擠進名校或是排滿各種才藝語言進修課程)──所以也並不真的是那麼隨心所欲的生活。

"以我們人類的祖先來說,負責採集食物的女性想做甚麼就能做甚麼,她們在社會上享有發言權,在另一半面前也不會矮人一截,因為是她們帶食物回家,她們提供卡路里,別人少不了她們。"

"對上東區人與上東區的婚姻來說,事情就和喀拉哈里沙漠與東南亞雨林一樣,資源再重要不過。如果你沒能力帶植物根莖與野豇豆根回家,如果你沒在賺錢,你在婚姻裡就是弱勢,你在世上就是沒有勢力,沒甚麼好說的。"

"可以花丈夫的錢很棒,但比較一下人類與人類靈長類親戚的社會之後,你會發現能花男人的錢所帶來的力量,還不如自己當那個賺錢的人。"

出外賞臉色給看不上眼的人,回家反過來要看「金主」的臉色──可能是丈夫、公婆、或是自己的父母。想想上東區的貴婦生活,好像也非麼盡如人意......雖然Olivia Palermo怎麼看都是人生勝利組(咬手帕) 

除了對金字塔頂端上的那根避雷針的輪廓有了一點概念,閱讀這本書的附加價值是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購物行為。想到各個鼓吹敗家購物社團與部落格,不遺餘力地宣揚名流藝人的服飾配件,好似我們穿了戴了也可以把那種時髦或是氣場一併移植過來一樣... 好吧,也許有人可以,我就沒那麼厲害(默)

很喜歡凱特王在〈偽上流女孩,妳虛榮的代價是否太高了〉寫的這一段話:

『我一直覺得,奢侈品的存在,是提供我們對生活高度的追求,而不是標籤化一個人。不管是傳統的上流社會,或是網紅年代的上流社會,我們需要去在意的不是他們生孩子花了多少錢在豪華的月子中心坐月子,而是他們之所以成為社會上層階級的理由。』

換句話說,無論何時何地,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才是王道。

啊還有,看完這本書覺得anthropology實在太酷了!毅然決然把《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捧回家,雖然感覺比較硬、但還是希望可以讀完,原來這幾乎被我忽略其存在的學門竟然這麼有趣。

 

 


arrow
arrow

    有型的Bao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