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更早之前就聽說過凱莉哥,但是直到追蹤了攝影師叮咚,透過他的文字與影像才真的對這家人起了好奇。
接著得知凱莉哥的大女兒小露在幾年前、還是小學的年紀被診斷淋巴癌,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一定秒懂其中的煎熬與壓力,再看著小露活蹦亂跳地去愛爾蘭異地學習,村子裡的一家人開懷大笑的模樣,實在很難聯想在一塊兒。於是我便把這本書找來看了。
應該是更早之前就聽說過凱莉哥,但是直到追蹤了攝影師叮咚,透過他的文字與影像才真的對這家人起了好奇。
接著得知凱莉哥的大女兒小露在幾年前、還是小學的年紀被診斷淋巴癌,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一定秒懂其中的煎熬與壓力,再看著小露活蹦亂跳地去愛爾蘭異地學習,村子裡的一家人開懷大笑的模樣,實在很難聯想在一塊兒。於是我便把這本書找來看了。
去年底因這篇熱門的〈恆星一樣的大人〉才知道翁禎翊,一位甫成為法官的文壇新銳。
「他是恆星一樣的大人,平時看他和學校的行政人員相處,所有人在他身邊都能笑得開懷、安心,而且自在,彷彿他就只是繁星如織之中的某一個光點,沒有特別的鋒芒或架子;可是真正需要他的能量的時候,靠近他,他會憑自己所能,帶給你一切溫暖和明亮。」
很早就聽過這本書,褒貶參半的心得讓我一直猶豫是否該購買,直到聽了李惠貞與作者Emily Liu的對談才正式列入書單,結果居然在二手書店巧遇!
Emily的工作內容非常fancy,流行預測(哇!我們這些肉腳只有追逐的份),她的心願更是聳動:
《苦盡柑來》劇中的經典台詞:「父母惦記的,是他們無法滿足孩子們的需要,但子女只想著他們得不到的東西。」
年少時常覺得不滿,怨嘆從原生家庭獲得的具體或無形的一切,怎麼都不如己意。標準總是源於比較,不滿的背後是害怕,無法向上跨越、空轉甚至落後。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有發展成健全的心理韌性,多掙扎二十年。
滿喜歡作者的前一本書《原子時間》,所以知道推出新作時沒多想就買了。
原以為是延續時間管理的主題,結果完全不是哈哈... 這次關注的重點是身心,分享了每日一個小目標,連續30天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轉變。主題涵蓋範圍較廣,略顯發散,不過延續了作者一貫淺白的文字風格,讀來暢快,也確認了自己這些年來的各種練習,仍舊有許多共鳴。
兩冊共五百多頁的書,幾乎是全程捧著驚嘆感服的心拜讀。
尤其是下卷,上山追猩猩、入海與鯨豚共游,甚至連偷渡都嘗試了,真不愧是旅行狂熱咖。對只敢打安全牌的人來說,稱之為奇幻之旅毫不為過。
這是本溫柔的書,記錄了一位單親爸爸在異域獨自撫養兒子成年的種種心情。
作者的文字如微風輕拂,淡淡敘說父子生活的點滴,有徬徨擔憂、有懊悔無奈、也有欣慰滿足。卸下華麗的頭銜,原來名人的日常也是如此樸實無華。
那是一個稱呼雙親為『母父』、『家女長』也能掌管大事的時空——揉合習以為常的刻板印象,加入性別平權的希望,作家李瑟娥所描繪的生活未臻理想,卻已在前進的路上。
這是本嚴肅的書嗎?噢不,正經的有趣。
非常感謝有這本書,小荳老師分享的重點不是打扮技巧,而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心法。
特別是「自在形象」的概念,把我拉出網絡上各種must-have迷咒,像是被點了天靈蓋一般,立刻茅塞頓開。
追蹤樂樂檢與檢太座一段時間,很喜歡這對夫妻吐槽也不忘肯定對方的互動。印象最深的是檢太座在社群媒體上駁斥好事者的批評,「這世界能說他自私的只有我,但我一點都不覺得他自私」,霸氣十足且大快人心。
都已經會發Instagram了還需要出書嗎?我覺得還是不一樣。
「僅將此書獻給那些曾好奇自己未選擇的人生道路盡頭是何模樣的人。」
這是好幾年前出版的小說,累積至今正反評價都有,最近改編的影集也在Apple TV上架。因為作者的這句話,我毅然決然選擇打開原著,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
因BBC推出Burning Sun紀錄片而知《成粉》,聽說導演吳洗娟寫下了電影說不完的事,直白的書名激起了我的興趣。
從沒有追星、愛偶像經驗的我十分好奇,曾經視為本命、神祗一般的存在被揭發如此惡劣的罪行,原本的喜愛與信任之心該怎麼辦,又會如何影響往後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