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是一部2011年於韓國上映的電影,改編自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由黃東赫執導,孔劉與鄭有美主演。
電影描述一名到偏鄉聾啞學校任教的美術老師,發現該校數名教職員工性不當體罰甚至性侵學生,幾經掙扎後決意挺身而出揭發醜聞的故事。令人驚心的是,這本作為藍本的小說,取材於發生在韓國光州聽障學校的真實事件。
2009年,作家孔枝泳無意間得知了這則性侵案受害者敗訴的新聞,深入了解暗藏事件背後不公不義的社會結構與現行法令,憤慨之餘訪談了相關學生與教師,寫下這個「99%的人如何受1%的人欺負」的故事。
當時還在兵營的孔劉讀完書後大受撼動,希望能夠透過電影讓更多人關注此事,於是他退伍後與經紀公司四處奔走、協助電影籌備拍攝,終於成功將《熔爐》搬上了大螢幕。這部充滿社會關懷的電影,不但獲得了絕佳的票房成績,後續掀起的驚滔駭浪與隨之而來的真實改變更是始料未及──
電影上映後的第6天,網友們發起百萬人簽名連署聲援,輿論壓力促使韓國警方成立專案小組,對此案重啟調查(在此之前,校方與政商相互包庇,加害人獲緩刑釋放、甚至回到學校繼續教書,人權團體抗議多年未有具體成效)
電影上映後的第37天,韓國國會就以207票通過、1票棄權,壓倒性通過「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爐法」),另外也催生了「社會福祉事業法」修正案,確保社福機構經營公開透明、並納入外部監督力量。
說實在雖然看了《屍速列車》還有幾集《鬼怪》,孔劉為何如此所向披靡對我來說仍是個謎,結果反而是因為知道《熔爐》電影的背景讓我對這名當紅炸子雞另眼相看。每個人都有社會責任,都有影響力。千萬別小看了自己的力量。
我更佩服為此留下文字紀錄的孔枝泳,據說電影僅演出了實際受害學生遭遇的十分之一,可這些聾啞孩子們沉悶悲痛的哭喊已經夠讓人心碎了呀... 面對面採訪過程中的哀傷、憤怒、委屈、不甘,活生生就在眼前,難以承受之重。人間煉獄。
時值最近女作家之死新聞正熱,觀影心得與思索議題無可避免地糾結在一塊兒。
性侵,並非一個陌生的名詞,在新聞報導中出現也早已見怪不怪。但是,對於生活安穩平順的我們而言,這個簡單的詞彙投之於人身上而生的化學變化,從事件發生當下的反應到其後種種痕跡烙印,理性的腦子無法名狀、難以具象。
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幾度把書本闔上抽離。可憐的房思琪卻沒有選擇的權利:自從被李國華暴力入侵的那一個瞬間,她的靈魂就永遠被流放在那個時空裡了,即使軀殼繼續生長、呼吸吐納一如往常。於是連最親密的家人朋友忽略了她隱晦求救的訊號,只有自己知道停滯在那個狀態,黏黏膩膩無法脫離。
『國一的教師節以後她從未長大。李國華壓在她身上,不要她長大。而且她對生命的上進心,對活著的熱情,對存在原本圓睜的大眼睛,或無論它叫甚麼,被人從下面伸進她的身體,整個地捏爆了。』
這本書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迴響,不在於直白性暴力的細節多麼怵目驚心,而是對每個腳色的人性洞察,讓讀者彷彿親眼目睹了一個聰慧美麗的靈魂如何逐漸殘破、凋零的過程。後勁如綿裡針,字字句句柔柔狠狠地扎入心肉,只要還有良知,沒有人不會為房思琪感到心疼。
林奕含說這不是一本憤怒、控訴的書,這是關於一個女孩子愛上誘姦犯的故事。於是有人提出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於是有人講這就是師生戀嘛。於是神隱多日的陳星終於丟出來的聲明稿承認有兩個月的婚外情。
但是房思琪真的愛了李國華嗎?
『我們最崇拜老師。我們說長大了要找老師那樣的丈夫。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妳愛的人要對妳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我的贋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我比較傾向這類似那篇「幫強暴自己的人做早餐」的漫畫〈Trigger Warning: Breakfast〉──
The morning after I was raped, I made my rapist breakfast.
I made him breakfast, because I thought I could have another story.
房思琪愛李國華?兩情相悅?合意性交?抱歉我實在無法苟同。
『他說:「這是老師愛妳的方式,妳懂嗎?」我心想,他搞錯了,我不是那種會把陰莖誤認成棒棒糖的小孩。』
乾。奸巧的李國華相中這保守家庭出身的女孩的自尊,佔盡房思琪的便宜,榨乾她心中的柔情,對愛、對性的憧憬。
分享一段呂秋遠律師寫的段落,淺顯易懂:
『對,你是欣賞他、喜歡他、在意他,但是,你沒想到性。你沒有心理準備,要跟這個你尊敬、喜歡、崇拜的人,有任何的肢體接觸。或者,你以為這樣的方式,就是一種表達你的尊敬、喜歡與崇拜。但是,他腦子裡其實很簡單,在當下,他的腦子,只有精蟲在裡面游而已。
人類的情緒裡,最好的一部份,就是愛與信任。但是我希望你可以知道,這與性,不論是擁抱、親吻、做愛,都是不相關的。只要不傷害別人,你可以因為自己心裡有慾望,而跟其他人發生性關係;但是,當這個人對你而言,沒有慾望可言,只有喜歡而已,你就應該當下推開他,因為這不是你要的。』
唉,作為讀者何其有幸,這個幾乎可稱之被完整保存的「倖存的標本」,讓我們不必親身遭遇即得以知道世界的背面是什麼模樣;但,這一切卻是用林奕含的不幸換來的。藝術創作的背後是巨大的深沉的苦痛。
我們為林奕含感到遺憾、不捨,因為我們覺得她值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然而,即使沒有讓人心折的美貌或文采,被性侵者的創傷,都應該受到同樣謹慎的對待。
《熔爐》電影演出的事件,受害者是聽不到聲音、說不出話的身心障礙學生。這些孩子被家長送到學校,卻沒有受到應得的學科與生活指導,反而成了變態師長的禁臠。弱勢族群的困頓,別無他法。
工於心計的李國華也知道不要碰有錢人家的小孩,『天知道有錢人要對付他會多麻煩』。
這間聾啞學校的教師怎麼看待這些學生?溝通必須靠手語比劃,有些還有智力障礙,家長呢可能本身也是身心障礙者,或是家庭破碎沒人理睬的。送來住宿管教豈不是天助我也,根本就是囊中物、甕中鱉。為所欲為只是剛好而已。
萬一醜聞被揭發?機率太低了,這間私立的教養機構幾乎已淪為家族企業,混一口飯吃的駐校警衛也只當例行巡邏為單純的散步走路,甚麼怪事怪聲一概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校長帶頭作亂,學校老師要嘛跟著淌渾水,不然就是只管自己的事,保持沉默。層層疊疊的包庇體制,連在地警察也按捺成一隻走狗。真要出甚麼事,砸錢就可以了。
這部片的英文譯名取得超好,《Silenced》,除了道出受害者無法發聲的生理限制,也直指了旁觀者的噤聲是促使暴行越演越烈的幫兇。邪惡之力為何能夠如此橫行霸道,因為沒有人跳出來試圖阻止。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Edmund Burke
來自首爾的姜仁浩(孔劉飾)遠赴霧津仁愛聾啞學校任教,因緣際會發現多年來學生遭受性侵害與不當體罰,震驚之餘決定與人權組織成員徐幼真(鄭有美飾)協力為受害學童發聲。先是為了家庭生計與價值觀抗衡,接著見識到了政府單位迂迴包庇、互踢皮球的嘴臉,終於因媒體採訪引起社會關注,壞人被帶走了、準備對簿公堂... 但是,遲來的正義呢?
在批踢踢看到有網友分享自我經驗,除了反覆陳述不堪往事的折磨,希望施暴者獲得應有制裁的心願,也在日復一日的拖磨中逐漸渺茫。原本堅定不移的信念,在累積高築的心理壓力與瑣碎生活日常夾殺之下,慢慢地被疲累取代。我們所以為的法律保護好人,其實沒那麼容易。最後他感慨萬千地寫下:
『開吉真的不是你鍵盤嘴兩句的事,那是考驗你有多堅強的開始』
姜仁浩與徐幼真照顧著受害學童,一邊看著他們重現純真的笑靨,一邊看著腐敗的體制露出醜惡的嘴臉。
前官禮遇、威脅利誘,這場罪證確鑿的對決最後卻是卑劣壓制了正義。
而惡人還高高掛在招牌上。(林奕含,2017)
劇中受害的男童興致勃勃地來找姜老師,本該討論如何在法庭上作為證人好好表現,卻不知自己的祖母已為了一筆錢、簽下和解書,而當時的韓國法令規定13歲以上的性侵一旦私下和解則證詞全數無效。看著姜仁浩躊躇著措辭緩緩說出他的祖母已原諒了加害者,男童瞬間崩潰的模樣,實在是太心碎了...
性侵犯所帶來的創傷,無論是對房思琪或是其他人、甚至是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也許每個人的外顯反應不同,但都是痛苦的,沒有濃烈清淡之分,沒有誰需要多一點關愛誰就可以置之不理。
《熔爐》電影終止於官司敗訴,性侵受害學童在妥善安置後逐步開始新生活,經歷了這一切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受珍惜的人(超感動)。但正義未獲伸張,怎麼樣都覺得好惆悵,然而電影末了的台詞又讓人覺得人生似乎不那麼頹然無望: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各種事件經歷都會在我們身上留下痕跡。有時候我們被磨去了稜角、有時候我們又長出了尖刺,有時候我們戴起了厚重的面具、有時候又對陌生人敞開心房,即使往同樣的方向前進,我們也是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模樣。
留下什麼,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張士豪,2002)
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身在房思琪的周圍,是否在哪個環節做出不同的選擇,她的人生就會有所不同?就像姜仁浩最終選擇與孩子們並肩作戰,即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果可能,我想保有善良、正義感、道德勇氣,經過歲月洗禮之後。
如果不幸得面對這種苦痛,我想借用臉書營運長Sheryl Sandberg面對喪夫之痛的經驗,了解當我們面對挫折時會產生的想法: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性(pervasiveness)、持續性(permanence)。許多根本價值觀的固化也是導致這種狀況惡化的幫兇,也許我也說不明白怎麼樣才會變好,但是千萬別歸咎於自己的錯誤、尋求適當的管道幫助,應該會比悶在心裡嘗試用思想解套好吧?像這位勇敢站出來分享心路歷程的blogger一樣。
希望林奕含安息。希望社會大眾記得這份震驚與難過,思考對下一代的教育,如何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也避免培育出加害者,當周圍有人發出求救訊息時,適時伸出援手,或是起碼不要落井下石。
相關推薦:公視獨立特派員237&238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