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這部劇之前就曉得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有諸多重疊之處,剛開始觀賞過程中確實也不禁一直在腦中對照連結——畢竟太多熟悉的演員面孔、畫面風格、運鏡角度甚至連配樂起落,在在都很相似。
我也喜歡孫藝真與丁海寅這對CP的感覺,但孫仙在劇中的人設太窩囊,看了心情很悶,相形之下韓志旼飾演的角色就直爽俐落多了,另外兩姐妹也都很帥氣,可說是勇敢女性表率。
一段長期關係就等於穩定嗎?
如果在前進中逐漸失去共同目標,勉強湊合在一起有什麼意思呢,但習慣日復一日之後,打破現狀的閾值不減反增,常都要有些什麼作為引發改變的契機。
丁海寅就是韓志旼直面現實的決心。她並非不負責任地腳踏兩條船、而是決斷地找男友談分手,卻被自大好面子的魯蛇男糾纏不清。所以我認為啊,替此劇擅自掛上精神出軌的分類根本是厭女反射,簡介應該要是這樣:遠離爸寶男投入暖心男的懷抱,happy ending。
《春夜》的劇情滿貼近現實的,不鋪張也不過於狗血,人物角色與心情轉折刻畫細膩,如果因錯誤標籤而排斥錯過,略微可惜。
男主角是單親爸爸的設定,可能較容易讓女性為主的觀眾產生同情心嗎? 為什麼所謂完整家庭的概念在亞洲社會如此根深蒂固,而帶著所謂的拖油瓶就到不了下一站幸福?如果換成是女性、單親媽媽,恐怕會被貶低得更加嚴重吧?太歪曲了。
所謂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在哪裡呢?
追劇期間正好在讀《爸媽離婚再婚教我的事》,即使原生父母拆夥後再組家庭,在愛中養育的孩子依然能夠成長地健康漂亮的。有這類第一手記錄存在實在是太好了。
反觀女主角古板、暴躁又自私的父親,令人瞠目結舌、邊看邊握緊拳頭。像這種所謂正常家庭的構成,就能夠擔保下一代安穩的幸福嗎?
提醒自己時不時跳脫框架、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不期待他人亦如是,但希望自己能日趨成熟包容,尊重異音的存在。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