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開始追蹤起林立青,糊里糊塗了n個月之後才想起原來是作者。也終於看完《做工的人》。

我一直覺得自己成長在一個嘴巴告訴你行行出狀元、但其實心裡想的是唯有讀書高的環境。親戚裡有士有商,讀書人佔了多數,就是沒有農與工。林立青所描繪的故事,有些曾在生活中擦肩而過,有些則隱身在從未想過的所在;像是另一個平行的時空,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簡單記錄幾點心得:

1.

女作家辭世之後,看到不少相關文章呼籲大眾要對此事「同情共感」。Put yourself in somebody else's shoes,嗚嗚,我覺得好難,永遠都是說比做容易啊!同理心,是一項很難的修練。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中的主角三軒家,豪語「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令人印象深刻,但這驚人的紀錄並非來自不擇手段,而是她總能精準地洞悉並滿足客戶內心的真正需求,才可以成為攻無不克的房仲界傳奇銷售女生。即使永遠扳著一張撲克臉,嚴格要求懶散的同事動起來──她也是瞄準了每個人的弱點並對症下藥──最後受到眾人由衷地佩服與愛戴。

編劇幫三軒家設定的腳本,簡直就是將同理心應用在職場、並將之極大化的最好示範。在現實生活中,自私的基因驅使我們將眼光聚焦在「值得關注的人事物」上。至於不在這個圈圈以內的呢?

腦海裡始終有一個清晰的畫面:小時候跟家人外出,如果遇上出巡的垃圾車,父母是立刻「以手掩鼻」、回頭告訴我們「好臭」或「味道不好」、然後三步併作兩步奔離現場,但我實在做不出覆蓋口鼻的動作,頂多就是停止呼吸快步走開。那是我小學的事情,直到現在,無論是搭捷運站在一群拼完鬥牛的國中男生隔壁、或是跟裝修師傅討論施工細節,我都能hold住面部表情、不動聲色地改用嘴巴換氣撐完這一局。

我已經忘了是從哪兒學來的,起碼不是來自於父母的身教──他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溫和好人,但無法理解我的堅持所謂而來。也許有人會嗤之以鼻:我也有捏鼻子的自由與拒絕吸入難聞氣味的權利好嗎!

工人身上的異味,其實往往是衣服黏在身上後,濕了又無法乾,整日下來所造成的結果。無論是夏日出汗或雨季淋雨,這種身上衣服無法乾的情況,造成我們這些戶外工作者總是一身黏膩汗味,令人掩鼻止步,這也是我們工地現場在流汗後,死不肯前往較好的餐廳吃飯的一大原因。(第86頁)

隨著醫美診所的興起,皮膚科診所紛紛轉型為醫美,用果酸、杏仁酸換膚和美白雷射經營。這些師傅們說,就算洗好澡過去也都感覺不對勁。(第87頁)

清潔隊員與諸多無名英雄,每天接觸的是我們多數人不願意去處理的事物,換來嫌惡的表情與避之唯恐不及... 怎麼想都不太對。颱風天狀況多,冒著風雨搶通落石覆蓋或坍方道路的工務段、搶修倒塌電線桿的台電人員,接收致謝與敬意都來不及了,為何還須面對加速加速動作不夠快的指責?急診室忙亂的現場,卻老是有一些打著憂慮與焦心口號的病家捅出醫療暴力事件,不然就是上網發文任意影射詆毀醫護人員...

我們都希望被同理,卻常以種種藉口為由忽略別人的想法與立場。

參考維基百科所定義的:「同理心(英語:Empathy),或稱做換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我們總是仰著頭追隨天上的熠熠星光,迫切地想了解成功的訣竅與門路,入不了眼界高度的?懶得多費心神。

羅曼羅蘭說過:「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做工的人》描繪的對象以勞動階層為主,當然也包括在工地現場數量逐漸增多的外籍移工,兼及小吃部、茶室、檳榔攤、拾荒者、看板工等。這些跟我們日常生活社交圈沒有交集的小人物們,不也是努力運用自己能夠動用的資源、努力地對抗艱辛活下去嗎?

但我們這些工人都還能體會、理解,並且尊重這些便利商店店員。我們不願意在一身髒時坐在店內,以避免店員困擾,也絕不出言欺負他們。我們只是做工的,尚且如此,不知道為什麼其他人做不到。(第281頁)

就算拿不出敬意,尊重也只是最最基本的。

2.

凱特王在新文裡提到:「有品味的人,分起手來也是有品的。選一家好餐廳,讓自己體面的退出,也讓對方借物抒情,有所依賴,自我安慰。」這是跟店家的合作文無誤,但已被曝光多次的初衣食午在犀利機智的筆鋒烘托下更吸引人。我也是浸淫在小布爾喬亞文化氛圍已久,很輕易地就對這種論調買單。

在讀完《做工的人》之後,理所當然中摻入了一點不安:涵養與品味的提升,總歸還是得靠金錢餵養。

於是不同社會經濟群體的品味,互異奇趣──我看你俗氣,你嫌我假掰。

咖啡館是工人的絕緣之地,林立青笑著說,在工人的世界裡,最接近這種「地方」的大概就是麥當勞。因為要出新書,出版社幫他找了一個攝影師拍照,「拍完我帶他到麥當勞用餐,攝影師有點錯愕,我才想對喔!應該要帶他去咖啡廳吃鬆餅才對。」(第5頁)

想想大概只有閱讀可以稱之為最便宜的消遣?打發時間的同時也能開拓視野。為何不風行?

因為工地的工作量勞累,肌肉痠痛時,看書是看不下去的。體力透支的時候會無法理解過於複雜的形容詞,這也是我在工地時絕對不帶現代文學的原因。(第195頁)

惦惦斤兩,不諱言自己完全不適合耗費大量體力的藍領生活,也幸好目前還可以邊享受室內空調邊工作。總說職業無貴賤,這些基層勞工,或根本不在勞基法保護範圍內的人們,又何以受到冷眼對待?

是沒有伶俐的口舌為自己的族群發聲,而自以為優越的局外人又擅自腦補想像,進而堆疊出粗野鄙俗的刻板印象嗎?

房慧真在序文中提到與林立青相約見面訪談的情景,非常有畫面:

咖啡館由我挑,晚餐時間,我問林立青要不要吃過才來,文青咖啡館無油煙,只提供價錢約等同於三個雞腿便當的輕食三明治。既然是輕食,就是吃巧而非吃飽。文青吃得巧,工人要吃飽。......林立青先到,店裡位置還很多,他卻選擇坐在最邊邊的侷促角落,彷彿想將自己盡量隱藏摺疊起來。他身形壯碩,穿著一身黑。文青也常一身黑,但林立青腰間的霹靂包露了餡,他是十年資歷的工地主任,腰包在工地裡不可或缺,裝著給工人的各式止痛藥......(第4頁)

我們才剛開始聊,帶點憂鬱氣質的店老闆就來制止我們:「店裡還有其他客人要看書,請將音量放低一點。」我環顧四周,店內冷清,最近一組客人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記者約訪僅有咖啡館這種貧薄的想像地點。為何我不跟林立青約在海產攤或熱炒店?約在可以單點一杯紅露酒配上一碗藥膳土虱,再切一疊滷菜的台式小吃攤。約在可以自在地喝酒划拳喧嘩幹譙,絕不會有一個文雅人狀似客氣地來規馴你一句:「噓!小聲一點。」(第5頁)

呃,這是看似有品之人做出沒品之事嗎?

Y!PE的格主Fanning Tseng在前次的直播憶起初到德國時誇張的妝髮與衣著,竟然沒有受到鄰居太太的側目,要是場景拉回到台灣,即便是2017年的現在,搞不好還是會被以成人的姿態教訓一番也說不定。

我們有權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過想要的生活,但對於不同掛的選擇,就是尊重而已。我同意要適當打理自己、端出一個合宜的儀表,不過太仰賴外表與第一印象,再如何見多識廣也總有誤判栽入陷阱的一天。

努力成為一位有品之徒──有品味也要有品格。

3.

這本書敘述了許多不甚美好的社會現象,無以為繼的窘迫與壓力、無所適從時僅存的選擇、旁人的無能為力、與貫穿全場的濃到化不開的無可奈何。體驗到這麼多「無」,想到這些結果源自於各種因子交互作用而產生、非單刀直入可解決的錯綜複雜,不禁隨著作者在每篇文章的末了按下一個無力回天的句點。

我們的社會福利其實是會幫助窮人的,但你得是一個「標準的」窮人。很可能你很窮,但不是政府想看到的那種窮法,你就還是得去舉看板。畢竟拾荒的待遇更不好。一個人去舉看板一整天,至少可以讓兩人吃上一天飯。(第268頁)

如果只要划IG的美照度日不是很美好嗎?假裝不知道有戰爭、假裝不知道有飢荒、假裝不知道有鯨豚誤吃垃圾、假裝不知道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這些實際存在的事件,不能就這樣讓他們默默地變成不願面對的真相。

所以我倒不覺得林立青成書是為了 消 費 故事中的主人翁們。也許寶瓶出版社這回的投標眼光精準大賺一筆,那又如何?重點在這些基層民生百態被好好地記錄下來了。情況雖然無法一夜之間翻轉,但通過閱讀互相理解,消弭因誤會造成的偏見,比不打不相識的過程省時省力許多。

誠摯推薦這本書給everybody,尤其是那些明明是佔盡好處又不斷地踩著別人的頭頂往上爬的傢伙。不過話說回來,若心裡確實存在著柔軟的部分,記得保持那份對他人的關懷與尊重,應該就不會變成討厭鬼了。

人皆生而平等... 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做工的人 林立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有型的Bao小姐 的頭像
    有型的Bao小姐

    Bao's Minority Report

    有型的Bao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