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在追韓國熱門大戲《SKY Castle》(中譯:天空之城),兩邊主角所處的環境、能享受的資源,以及家長對教育的想法都截然不同,相互對照之下感觸更深。

韓劇中的主角姜家,不惜動用一切關係、將所有資源挹注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只為了能擠進首爾醫學大學的窄門──為了臉皮,也為了確保錢與權的世代承襲。學歷與頭銜至上的文化,帶出來了怎樣的熊孩子,以及各種為了名利不惜背信忘義的行為,劇中人物毫不羞澀地(誇)演給觀眾警惕。

但空有警惕,回到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行動的話,也是徒勞。

「教養」聽起來有點高大上,每個家庭可付出的心力與介入不同,坊間相關的討論/書籍/課程又令人眼花... 但我不認同將之視為某些少數才能享有的特權。有錢人的把戲無疑更多樣化,可基本的言教與身教,最是受用無窮。畢竟「養」而不「教」,跟餵豬有啥差別呢?(攤手)

當然囉,那些「有讀過書的」,或 許 能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為孩子挖掘更多可能、豐富彼此視野。好比《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舅舅寫給小哥白尼的精彩筆記。

這本書的目標群應該是中學生,但我覺得成年讀者也不會感到乏味──除了佛像由來還有希特勒傳奇那些段落,畢竟歷史麻瓜的大腦比較容易缺氧嘛(藉口)

有幾個段落我特別喜歡,簡單摘錄如下:

〈奇怪的經驗〉

『所有小孩子的想法都不像地動說,而像天動說。』

『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在廣大的世界上,能完全改掉以自己為中心思考的習慣的人,其實非常稀少。尤其碰到事關利害得失的時候,要跳脫自己的立場做出正確的判斷,實在很難。』

『如果人一直堅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恐怕就無法了解宇宙真正的樣貌;同樣地,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判斷事物,也會讓人不了解周遭事物的真相。』

這是我頭一次遇到如此引用天動說地動說來比喻,真的就像發現新大陸般新奇,同時也佩服這個引用之恰到好處。

〈貧窮的朋友〉

『如果真的對自己的價值有自信,即使環境稍微變好或變壞,依然能安穩度日。』

『既然是人,即使貧窮,也不該自貶身價──同時,即使生活優渥,也不該以此為傲,必須時時聚焦於自己身而為人的價值。如果因為貧窮而感到自卑,代表心理還不夠成熟。不過,即使要求自己必須時時抱著這種心態,還是應該顧慮身處貧窮的人容易受傷的心。

除非你也和貧窮的人處於同樣的境遇,嘗遍貧窮的艱辛,還能保有自信心,頂天立地,否則你就沒有資格傷害貧窮的人。』

貧窮可以替換成許許多多其他的狀況...

同理心建立在基本的尊重之上。

『在窮苦的環境長大,只上過小學、畢業後就靠努力賺錢維生的人當中,有很多人長大之後,知識還不如你多。對於事物的偏好,也多半不入流。光從這一點來看,你難免會覺得自己比那些人更高一等。不過,換個角度看,他們才是扛著這個世界的人。』

『世人生活所需的東西都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即使是做學問、藝術這些高尚的工作所需的東西,同樣都是他們付出血汗製作的。沒有他們辛苦的勞動,就沒有文明,世界也不會進步。』

讀到這兒的時候真有吃了一記悶棍的感覺... 又想起林立青的《做工的人》,很值得翻翻。

『當然不管是誰都得吃穿,沒有人完全不消費,只從事生產。而且,生產東西本來就是為了有用的消費,所以消費本身並不是件壞事。不過,為世界生產多過消費的人與完全不事生產只消費的人,相較之下,到底誰比較了不起──

如果沒有人為我們生產,我們就無法品嘗、享受、消費。』

如果大家都期待別人犧牲奉獻,自己坐享其成最好是可以躺著賺,世界怎麼會進步呢?瞎拚真的不等同於促進經濟,雖然是個很容易琅琅上口的玩笑語。

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區別?

更嚴肅的是捫心自問:我對社會的貢獻?

〈拿破崙和四名少年〉

『被奉為偉人和英雄的人都不是凡人,他們有過人的能力,能完成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以過人的能力這一點來看,這些偉人英雄都有讓我們甘拜下風的地方。可是,在我們甘拜下風的同時,還得大膽質疑:究竟他們靠著非凡的能力成就了什麼、他們成就的非凡的事又造福了誰?畢竟,靠著非凡的能力也可能成就非凡的壞事。』

『號稱英雄、偉人的人物當中,只有對人類進步有貢獻的人才真正值得尊敬。在他們非凡的事業當中,只有順應人類進步所做的事,才真正有價值。』

看這本書最強烈的感想是,若一昧認定孩子太小講太深也不懂何必浪費唇舌,實在可惜,而且說真的這多半是大人懶得思考的藉口吧。只要不放棄對話,還是能找到溝通的方式。

小哥白尼的父母期許他成為『為人了不起的人』,而且還提醒『重要的不是世俗的眼光或其他,而是你自己必須從靈魂深處了解人到底是什麼地方了不起。』

跟《SKY Castle》裡的情境完全天差地遠啊。

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非常期待宮崎駿翻拍成電影的成果~~

 


arrow
arrow

    有型的Bao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