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好看嗎?
若是為了神乎其技的小池身手,還是《Healer》才合乎夢幻的標準,這部跟《惡中之惡》都太血腥了,或許更貼近現實,也因此看到某些怎麼可能贏的橋段,都準備要悼念了、轉個場景竟然又出現小池頂著疤淌著血的帥臉...
說不過去啦。
但在觀劇過程想了不少事:
1. 這種人與那種人
看著印度的種姓制度,深覺己身的幸運,但我們所處的社會就沒有階級嗎?或許不那麼張揚但大家都了然於心,加上標籤化分類的刻板印象,少了包容、多了紛亂。
受教育權的落差,是其中一種分野。成年後逐漸討厭起知識份子的傲慢,以及利用資訊不對等唬爛牟利的行為,偏偏層出不窮。怪政府嗎?怪體制嗎?我輩中有劉安婷、陳茻之流,選擇的不是抱怨、而是具體實踐,令人既慚愧又驕傲。
再次想起北一女校長陳智源的致詞:『一個幸福豐盈的人生,是在自己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還能看見別人的需要,願意為別人留個位置。』好生羨慕能遇到陳校長的學妹們,但至少在有生之年知道了這位榜樣,猶未晚矣。
2. 有錢有權的犯罪結構
劇中出現韓流明星犯罪並受到警方人士包庇的情節,讓我即刻想到Burning Sun,隨著勝利等人服刑此事也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但是否可能被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幕後魔王另有其人、甚至不只一位,像《江南B-side》越挖越深,似乎也不太意外呢。
以前總說電視劇太過狗血煽情,然而隨著人生閱歷增加,越來越相信這些都是有所本的。
即使跨越了不同領域、行業,貪婪的心總是能嗅出彼此的臭味相投,靠利益締結的關係,無可避免地會在更大的誘因或衝突出現時瓦解重組。我們以為的普世價值,在這群人眼中棄之如敝屣,當我們憤怒他們的喪心病狂之時,反被譏諷愚蠢不知順勢而行。
幸好我不必煩惱如何趨近世界大同,我只需要對得起自己就好。但是當邪惡勢力過於龐大,要怎麼做才不會對未來失去信心?
也許這就是編劇導演讓主角們最終得勝的原因吧,至少在這種時刻能獲得寬慰。唯有堅持下去,才看得到希望。
3. 時窮節乃見
『如果我有錢的話,我也可以很善良』,這是誤解、更是藉口,按此邏輯推導,均富社會勢必能一片祥和囉,而我十分懷疑這個理想。沒有後顧之憂的確能讓人擁有餘裕,這需要一些金錢基礎,卻無法全然畫上等號。
劇中大反派是幾乎能呼風喚雨的崔社長,唯一信念是如何賺進更多的錢,只在意此人是否具有利用價值,擋我財路者一律除之而後快。像這種人享盡榮華富貴,卻從沒忘記亮出獠牙,或許他們會為了塑造形象而不斷做出善舉,並不代表他們本性純良。
反觀被視為螻蟻的底層生物:
滓熙為了重視的朋友,放棄遠走高飛,自願回到火窟;
尹先生不只接送、還守護小姐們的安全,默默支持滓熙的夢想,倖存後持續以自己的方式破壞氾濫的毒品交易;
為了生計必須聽令行事的媽媽桑琇茵,在能力範圍內關照旗下的女孩們,最後選擇賭上性命奮力一搏。
人在遭遇窘迫時,更能展現真正的品行與素養。
但我同意在順風順水的狀態,與人相處會相對融洽,可能因為有人戴起了偽裝的面具,也可能是因為自己選擇忽視那些小小的疙瘩。
還記得朋友熱戀時所說,一定要出國旅行才能深入瞭解彼此,在激情中踏入婚姻才發現伴侶脾氣暴躁,又被陸續拆穿的欺瞞所傷,好不容易決定分手,卻陷入對方反覆無常的情緒勒索。當年的忠告言猶在耳呢,真是諷刺。
我也不曉得為何會天馬行空扯一堆,反而對也是剛看完的《照明商店》沒有太多共鳴... 即使出自同一個團隊製作,我還是喜歡《異能》多很多啊!期待第二季快快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