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決心拋棄荷蘭公主,關鍵是發現這塊塑料變得咪咪冒冒!平時也只煮飲用水,一至兩個月加檸檬酸淨化,到底是不耐熱還是不耐酸啦。
緊接著煩惱隨之而來,該找誰接替呢?之前做功課時筆記的大同TEK-1715A,時隔多年已難見其蹤跡,朋友推薦的北方壺,品質反映在售價上,不過重點是太大尊了,硬是塞進狹小的擺放空間反而會造成不便,只能放棄。於是為了從頭研究這個民生問題,又多喝了四五天塑膠水。
由先前兩台快煮壺的經驗,再綜合網友分享,我歸納出幾個在意的點:
1. 壺身壺蓋及壺嘴內面為304不鏽鋼
2. 避免塑料物質接觸熱水及蒸氣(壺嘴處卡榫、壺蓋周圍、把手與壺身連接處)
3. 無螺絲(常見於壺蓋內及把手與壺身連接處,後者非不得已可妥協)
4. 無外顯水位(除非材質是玻璃)
5. 360度分離式底座
6. 自動斷電
7. 方便開蓋
8. 雙層防燙尤佳
許多人喜歡溫控的方便,對我來說這是「有了很好沒有也不會怎樣」、也就是非必要的功能。使用禾聯快煮壺期間只用過一次,換成只能燒水的荷蘭公主兩年半也不覺得困擾,再者是對禾聯HEK-17GL010溫度感應器的疑慮,所以這次完全沒列入考慮。
還有人會把英國Strix溫控器列進必要條件,但我看了大賣場的幾款實品、以及網購平台一些有頭有臉的牌子,似乎都是標配耶,因此一直沒特別在意,不過以結果論最後入手的都有符合此項就是了。
另外有個值得注意的重點,是我在這次收到新壺之後才發現的,就先賣個關子等下文分享囉!
選擇奇美是因為看到了展售實品,1.7升KT-17SLP0完全匹配上述條件,唯一疑慮是體積,除了使狹小的擺放空間更顯侷促,拿取時的費勁程度也需重新適應。一次煮出大容量雖能解水牛的渴,但目前使用的宜得利冷水壺也只有1.3升而已,再者是奇美的功率僅1000W,將水煮開的時間可能一點也不快(原荷蘭公主為1200W)
奇美的1.5升款式在把手與壺身相接處都有螺絲,輕巧的1.0升KT-10SUP0在這點倒是過關,壺蓋開闔的設計不易濺出水珠,但與習慣不符,而按壓式的電源開關要如何自動斷電呢?以防萬一還是刪除名單。
官網上還有別的1.0升新款,KT-10YPW1與KT-10YPB2,看起來符合所有必要條件,但是在產品說明頁找不到內部的完整照片,有沒有螺絲是關鍵啊!為此我還特地找了奇美家電的官方Line,等待客服回應時才發現,原來首圖左右滑的商品照比下方的說明頁豐富,結果自己找到了答案🤣
其他電商平台引用的商品介紹僅止於產品說明的部分,就沒包括其他角度的照片,看來不是所有人都在意這個吧。總而言之,找到符合所有條件的快煮壺就是緣分,終於可以跟荷蘭公主說再見了。
墨灰的實品挺美,但一準備試用就發現:
這個開蓋角度有點小!
加上1.0升桶身較窄,要稍微喬一下水龍頭的角度才好注水。
硬是扳開蓋子也可以,但總覺得遲早會壞掉,還是別吧。正覺得有點鬱卒,史某提議不然直接在壺嘴加水啊?
試了一下還真的可行。
眉心舒展之後注意到另一個優點,倒水時不會從壺蓋與壺身的縫隙溢出來,反之使用荷蘭公主得小心傾斜角度,即使相處已久還是三不五時在擦水。
原本以為是奇美快煮壺闊嘴的關係,認真推敲應是濾網位置使然。
荷蘭公主最高一排洞洞的位置,離壺身上緣較遠。
奇美呢則是明顯地離壺身邊緣較近,很容易就能想像為何兩款快煮壺傾斜後會有漏水與否的差異。
其實,剛從禾聯換成荷蘭公主時就發現容易溢水,但當年傻傻地以為是少了壺蓋卡榫、密合較差的關係,現在真相大白,只是產品設計不夠好啦。
誠摯奉勸正在挑選快煮壺的各位,請把濾網洞洞的位置納入考量,尤其是習慣盡快把最後一滴水倒乾的朋友。
新舊壺開蓋後排排站,這才發現荷蘭公主的蓋子後緣其實有一片塑膠,闔上之後竟然是在壺身裡、會接觸到熱氣的啊(怎麼這麼多失誤)
奇美這支快煮壺的功率也是1000W,實測裝滿一公升水、按下開關至沸騰跳起約六分十九秒,表現差強人意。
現在注水沒特地喬角度,水龍頭也不會敲到壺蓋,應該是越用越上手了,感覺壺身變沉時就差不多到達MAX水位線,屢試不爽。
洋洋灑灑的選購筆記,結論是目前好評愛用中,希望這只內外兼具的好壺可以撐久一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