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並不在預期採購書單之內。與書名相呼應的,是則意外的閱讀體驗。
不過說實在,看到書名讓我以為主人翁大概是像《姐的時代》裡的凱婷姐--- 尤其是中文書摘開頭寫著:「布蕾瑪莉無法忍受生活裡的混亂。她用清單管理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千萬不能小看它的威力,布蕾瑪莉不按部就班完成,她絕不罷休。」誰知根本不是那回事兒!
好吧,故事主角布蕾瑪莉的確是個必須攜帶筆記本、才能隨時記下代辦事項並且照章行事的人,但這只不過是她幾十年來給生活建立的規矩(而且多如牛毛)與堅持的偏執其中一項,罷了。
反觀英文版才真正搔到癢處:
Britt-Marie can't stand mess. (布蕾瑪莉無法忍受生活裡的混亂!翻譯無誤) A disorganized cutlery drawer ranks high on her list of unforgivable sins. (抽屜裡未按次序擺放的凌亂餐具對布蕾瑪莉而言是最不可饒恕的罪行,反之則會讓她另眼相待) She is not one to judge others—no matter how ill-mannered, unkempt, or morally suspect they might be. It’s just that sometimes people interpret her helpful suggestions as criticisms, which is certainly not her intention. (總而言之呢,布蕾瑪莉覺得自己沒有惡意,但表現出來的行為常讓旁人覺得機車、難款待、甚至敵意滿滿) But hidden inside the socially awkward, fussy busybody is a woman who has more imagination, bigger dreams, and a warmer heart that anyone around her realizes. (唯有真正與她相處過的人,才會發覺在那獨特的邏輯思考與奇異的言行舉止之下,布蕾瑪莉也有夢想、也有熱情,而且其實特別溫暖善良)
不過書摘歸書摘,誠摯地推薦拿起這本書讀一讀!
布蕾瑪莉自小就活在姐姐的光環底下,甚至姐姐意外過世後,即使再怎麼努力表現優秀,也得不到父母的注意。於是,她益發執著於生活中每個小細節的一絲不苟,期待也許哪一天能獲得肯定。
結了婚,布蕾瑪莉待在家照顧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幼子,把一切家務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好讓丈夫心無旁鶩地專心衝刺事業。孩子大了,不善交際的布蕾瑪莉繼續待在家,以免她這個「社交白癡」對丈夫的人脈帶來不好的影響。
到了特定年紀,幾乎每個人自問的所有問題,都只關乎一件事:該怎麼過自己的人生?
默默地幾十年光陰過去,布蕾瑪莉的"自我"越縮越小,換來的卻是丈夫的出軌、孩子的不領情、和鄰人的訕笑。
六十三歲的某日,布蕾瑪莉走出家門,離開熟悉的環境與習慣,為了謀生來到博格這個鳥不生蛋的沒落小鎮,成為待拆除的活動中心臨時管理員,笨拙地翻開人生的下一頁。
她想知道人老了以後,靈魂裡還有多少可以改變的空間。
莫名地交到了新朋友,莫名地當上了一群小鬼頭的足球教練...
生活的變動遠超過布蕾瑪莉的想像,各種離奇事件交織而成的混亂,逼使她打破長年的規則、調整自己容忍的限度。布蕾瑪莉在一切看似失序的博格,回顧自己過往的人生,慢慢找回了自己的聲音,也蓄足了往夢想前進的勇氣。
後來肯特出現在博格,說服布蕾瑪莉回到城裡,她再熟悉不過的、他們的家。肯特無法理解一個爛地方破工作為何值得留戀,但這個缺乏秩序規章、雜亂無厘頭的小鎮卻觸動了她內心深處的一些什麼... 布蕾瑪莉搬出了馬斯洛回應:
"需求層次理論,我在另一份報紙裡讀過。第一個層次是指人類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食物和水。我認為還包括空氣。第二個層次是安全感,第三個層次是愛和歸屬感,第四個是受尊重。最高的層次是自我實現,這就是我的感覺,肯特,我覺得這個地方幫我實現了自我。"
到底最後布蕾瑪莉選擇離開博格,還是留下來接受新戀情呢?
當然不能破梗囉!就再分享兩句我很喜歡的書中對話~
一個是就業輔導中心的女孩說的:
"在一大堆狗屎的深處,總是能找到陽光普照的故事,這樣就值得了。"
以及她的足球小隊員們告訴布蕾瑪莉的:
"教練,妳不用從一出生就支持利物浦隊。妳可以長大了再學著支持他們。"
支持利物浦足球隊代表的是:凡事都有可能逆轉。
我們可能無法一出生就明白這個道理,但可以學著相信這個道理,凡事都有可能逆轉,只要永不放棄。
其實我一開始覺得這小說的字好多~ 想不到耐著性子讀了幾頁之後,卻牢牢被吸引。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打算陸續再把菲特烈.貝克曼的其他部作品找來看。喔,還有我也不知不覺被洗腦,覺得小蘇打粉是居家必備的好物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