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因朋友在FB上分享了〈吃掉自己大腦的海鞘〉而得知林從一教授。

這篇短文被收錄在《最值得過的人生──哲學爸爸給女兒的大學禮物》裡。讀完本書依舊覺得海鞘篇最深刻,位居必讀排序之冠。當然,這本小書內容豐富,其他文章也都十分精彩。

說是"爸爸"給"女兒"的"大學禮物",但target audience並不是那樣侷限的。

書分成三章,第一章談哲學,第二章談學習,第三章談人生。

乍看有點嚴肅?但絕非那種賣弄學識的八股文。

也許學哲學之人都擅長深刻思想與清晰表達,這裡沒有咄咄逼人、老氣橫秋的教訓規勸,只有幽默詼諧的智慧分享。我們很容易就能在生活中發現事例,印證後再得出自己的思考想法。

廣告小妹與賴賴獅對戰時正好看到〈學邏輯是修口德〉,文中提到「傳統所說的『修口德』常常只是一種趨吉避凶的作為」,真是讓人拍案叫絕。「修口德是守說話的規矩,規矩不是肆意而為,自己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是感覺對的就是對的。」所以哪些行為符合?「發聲抗議不公不義的事」「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以及「說話不違反邏輯」

譬如〈換工作有人性大道理〉的提醒:「絕大多數人會權衡A與B的優劣,但是,我們傾向忽略自身的缺點,因此錯誤評估『B+自己』之後的優劣。」所以用保守性原則做評估的結論,就是「如果現狀沒有大缺點,或替代方案沒有大優點,不要改變現狀。」

譬如〈賭場教你的一堂課〉的勸世:「透過厚實你的財富、氣度、心力、修養或聲望,讓你成為可以輸一千次、一萬次仍不垮的人,讓你成為輸得起的人。」

譬如〈品德是花〉的警鐘:「要種出好花,必須先種出不是花的東西。」回想我們小時候上過的生活與倫理、公民課都在幹嘛呢?現在的課綱又成了甚麼樣呢?「要培養道德,必須先培養不是道德的東西,例如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科學、民主與經濟等素養。」

這本人生之書也有提到:什麼是愛?

✘ 送花、送巧克力、送房→ 很有可能只是為了你的色、你的錢、你的權

✘ 看到你就發笑、發狂、發傻→ 說不定代表的是譏笑、憤怒與無可奈何 (哈哈哈哈哈真的很有趣)

✘ 支持他做想做的事情→ 我們有可能支持我們的敵人去做一些他自己想做的事,特別是那些對他自己有害的事,這絕對不表示我們愛我們的敵人 (這麼一說也是挺有道理的)

✘ 我看到他就滿心歡喜,這不就表示我愛他嗎?→ 深入想一想,獵人看見獵物也會滿心歡喜,就算這表示獵人愛上獵物,也不是我們所談的那種愛 (哈哈哈哈哈,林老師請收下我的膝蓋)

原來愛情是可以定義的:「當A快樂時,B會因為A的快樂 (就單單純純,不為別的,就因為A的快樂) 而快樂;當A痛苦時,B會因為A的痛苦 (僅僅因為A的痛苦) 而痛苦;這時,B是愛A的。」

之前在自我檢討購物時為何會落入抉擇困難的境地,正好讀到〈有解的兩難〉:

所謂「有解的兩難」指的是,當我們有兩個以上的目的/慾望/價值,但所擁有的資源(如權力、時間、金錢)不足以同時兼顧這些目的,我們便處在兩難的處境中。如果上述的目的/慾望/價值及資源是可以改變的,那麼這個兩難處境變是可解的。 

是不是很合適套用在選擇障礙的情況?哈哈,尤其是包色病!雖然敗家基本上屬於喪失理智的行為,不過還是分享給跟我一樣想要改進的捧由,至於習慣性嚷嚷吃土剁手當好玩的就不在此列囉~~

策略1. 澄清階段:再次釐清目的/慾望,盤點所擁有的資源

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非買不可嗎?存款足夠嗎?還是要多存一點退休基金呢?

策略2. 排定優先順序:在平常就形成中心思想、核心價值,讓事物的價值層級清晰化

不同顏色的同款衣服如何選?一種是以喜愛的顏色篩選,另一種則是用缺少的來作為標準。

至於該用哪一個?自己決定。如果真的分不出高下,那就進入第三個方法~~

策略3. 第三個選擇:同類中找到更好的選擇、或向上超越找到更好的選擇

想辦法找個C來取代A或B,不然....就把這筆錢省下來捐出去吧!

策略4. 以行動改變兩難的條件:改變自己的目的或欲求,或改變我們的處境

買新衣嗎?舊衣其實也都很新啊!只是非當季而已。

不在保鮮期內的,就算過期嗎?快時尚當道,雙週甚至每週發布新品,追求流行最前線很累!

限時限量優惠,就是打心理戰的行銷策略。放下對購物車的執念,想想爆滿的櫥櫃、想想沸騰的地球... 去郊外走走、看部好電影、找朋友喝杯咖啡,享受完玫瑰色人生後如何有暇,再來整理購物車。售罄的就是無緣,此乃佛系敗家之道。

自己把「有解的兩難」應用到購物上,也算是努力掙脫"類海鞘"階段的證明吧? XD

總之,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惠我良多。

 


arrow
arrow

    有型的Bao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