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內公美飾演的紀錄片導演由宇子,正與電視台合作進行一項校園霸凌案的專題,過程中發現疑似老師性侵學生的跡象,由宇子決定要深入報導、探訪更多利害關係人,以求能最大程度還原事件全貌。於此同時,一位未成年女學生懷孕,指認輸精者是補習班老師,也就是由宇子的父親。
由宇子的正義感顯然無法苟同父親的背德舉止,繼而閃過腦海的是補習班的營運、自己的名聲、紀錄片與整個製作團隊... 牽一髮動全身,可以預見的是毀滅性的將來,於是由宇子決定,讓這一切安靜地結束就完美了吧。
可惜事與願違。
很難得看到沒有配樂的電影,緊湊的節奏與猜不透的劇情讓人提著氣追完,寫實的風格很貼近生活,於是不禁思忖:當預期自己也將受到牽連時,揭露抑或隱瞞,我會選擇哪一邊?
前陣子看到有人在講雙標,是個自認公正、只看證據分析的理性批判者。我想現實難就難在每個人都擁有多種面向,針對某項行為的撻伐很容易,一旦回到整體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重,呈現出來的結果也就大不同。
好比紀錄片的敘事角度,鏡頭裡的畫面、受訪者的語言,其實貼近的是導演與拍攝團隊心中的真相,最後的版本傳播出去引發的迴響,更會直接衝擊到生活在同一個時間軸中的所有相關人。
想起前幾年追蹤了一位樂於分享的生活實踐家,某天卻突然關閉了粉專、社群帳號從此停更,百思不得其解之餘只好請教孤狗大神,一查發現居然與某位性侵狼師連結在一塊兒... 有時不禁懷疑,誅九族的連坐法已是遠古時代的事了,不分青紅皂白攻擊加害者家屬算哪門子的正義。
天秤該往哪邊傾斜?
以前的我應該會嘆聲人生好難、矇混過去這一關,現在則認為如果把個人視為獨立的個體,就可以嘗試課題分離。
《背離親緣》裡有〈遭姦成孕〉與〈罪犯〉的章節,讀了真心不捨也感到慶幸,打從一開始就要面對如此艱難的挑戰,真的非常人能承受,一輩子帶著標籤活在眾人的目光底下談何容易,但除非終止生命,否則還是具有部分的掌控權吧,至少能選擇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