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人機構到公家單位,處處都遇得上墨守成規的人,只是更為完整的官僚文化讓「公務員」成了貶抑的代稱,但即使如此還是有《拿破崙之村》(ナポレオンの村)中淺井榮治那樣的異類存在。於是我想,這不單只是聚落之間制度的差異吧?整個社會約定成俗的規矩似乎打一開始就在那兒了,如果沒有不安於室的靈魂,沒有成天想著為什麼的精神,那麼或許直到進棺材的那天,我們只能永遠都活在既定的小框框裡。
於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獲得了一種暢快──
始於自孩提時代就開始當乖乖牌、大部分時間安分守己想挑戰卻沒膽,驀然回首才知道其實還有其他許多可能的遺憾,接著發現雖然對自己的人生有諸多挑剔,更訝異的是竟還有人對沉痾已久的毛病別眼帶過、過著看似差不多實則天差地遠的日復一日。當我發現自己曾在心中閃過的念頭與翟神提出的概念相似時,有點欣慰這幾年來保持的獨立思考總算沒有白費。但真正爽的是,「看不到車尾燈」的大師將自己腦中尚未成形的混沌以系統化的方式呈現、並且旁徵博引,讓人從翻開第一頁起至最終闔上時皆心滿意足... 這些曾是難以捕捉的靈光一閃,終於能夠牢牢地釘在心板上了。
摘錄幾則特別有感觸的段落:
** 先把問題解決了,再回頭來証明它是可以解決的,就不需要先把力氣花在看似困難的說服溝通上。
** 有好習慣是好事,但一直倚靠舊習慣生活、待在舒適圈裡的人其實也不少。如果不能改變自己的習慣,創新是沒辦法發生的。
** 學習並不是要你把整本書背下來,背書又會變成是另一種框架。重點是想,要去想,而不是記及背。
** 有沒有足夠的財力、人力、時間、空間,這都是現實的限制, 而在眾多現實的限制中,最難突破及改變的,其實是『觀念』。
** 很多人以為,「先求有、再求好」是對的,先做得出來,再慢慢改善就好了。但是,一旦做出來的產品很爛,根本無法吸引消費者來使用,「先求有、再求好」反而會變成「惡名昭彰」,那也就沒下文可言了。
** 真正的創新是勇敢選擇沒有別人能做的事。光有點子不夠,還要有做出成果的能力。效法別人,最多只能做到和別人一樣,所以我從不想如何趕上別人,而是要直接超越別人!
** 在Google,並不會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時,就是最有效率的。
** 孟嘗君養士三千,所以要用人的時候,甚麼樣的人都有。有了能力、熱情和足夠的人才,事業才容易成功。
** 重點是你有製造解法的能力,而不是背標準答案的能力。
** 創新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制度,態度決定高度,變成制度,那就只會限制你的高度。
翟本喬在最後一章提到了Paul Graham的「反駁金字塔」(hierarchy of idsagreement),並延伸出他自己的「言論層級」:謾罵、批評、辯論、說服、教導、影響。把話說出口很簡單,但是應該怎麼措辭、怎麼抑揚頓挫、怎麼達成目的,其實也需要一點工夫琢磨。
這也讓我想到《挺身而進》(Lean In)中的:『成功的談判是要達成目標,同時讓對方持續喜歡我們。』兩者意境相去不遠啊!也是我近來期勉自己達到的目標(少爆氣一點)
誠如翟本喬在書末提到的: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之後,能夠真正去突破框架,不是計較這些字面上的意義,而是抓到其中真正的涵義。』
此書關鍵字應該就是「想」吧,厲害一點的詞彙應該是「思考」、而且要「獨立思考」。真正明白了才會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翟神最後又交待了一句:
『請記得要忘掉這些招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