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被疫情擾動的生活節奏,得不時確認手帳才知道日子過到哪一天了呢,倒是該吃晚餐的時間都不會忘記,也有了更多準備空閒。有時候感覺再也變不出新把戲,有時候靈感一來又讓餐桌充滿了新鮮感,譬如這回的XX蓋飯。
步驟嘛說穿了不值兩毛錢:
再度被疫情擾動的生活節奏,得不時確認手帳才知道日子過到哪一天了呢,倒是該吃晚餐的時間都不會忘記,也有了更多準備空閒。有時候感覺再也變不出新把戲,有時候靈感一來又讓餐桌充滿了新鮮感,譬如這回的XX蓋飯。
步驟嘛說穿了不值兩毛錢:
看《酒鬼都市女人們》喝得那麼瘋,五福老闆端出的下酒菜一道比一道香,後遺症就是追劇一週間請Panda送了好幾回韓式料理,有些不錯、有些則不想再聯絡。逛全聯的時候看到材料包,想著不如就自己DIY看看?
年糕條、洋蔥、蘑菇、韓式魚板,搭上韓廚的韓式洋釀炸雞料理醬,口味偏甜不會太辣。韓廚其實也有出辣炒年糕料理醬,不過包裝標示三支辣椒!...等做好心理準備再嘗試唄。
最近看起不沾塗層的討論,猶豫著大的小的各種鍋具到底該從哪個開始下手才好。
回頭凝視自己的習慣,從早先的燙完青菜再煮麵、炒完菜煎水餃,進階到變出一二三四五道菜,還是一鍋到底。懶歸懶,為了避免前後料理味道的混濁,順序安排至關重要,所以也是要動腦的好嗎!
起因是買了一條燕麥奶生吐司,店家說質地比較軟所以不幫忙切片,回家自己慢慢鋸,落了一盤子的麵包屑。某人聽了說,麵包屑不要浪費啊拿來炸紅鳳菜試試,我很懷疑這樣可行嗎...
反正也來不及,麵包屑早就被我順手清掉了。但是想嘗試炸紅鳳菜的念頭一成形就很難立即抹去,既然還有雞蛋也有低筋麵粉,不如就來瞎搞一番。
生平第一回鹽漬葉菜,源於洪愛珠書裡的這段話:
「大把蓬鬆蔬菜,漬完縮成一碗,是計較冰箱空間的心得。將青江菜或小松菜鹽漬,水分擠乾,密封在冰箱擱幾天,就成雪菜。肉絲打水,薄醃白醬油、紹酒、太白粉,與雪菜同炒,作為湯麵或乾麵的澆頭,素簡和雋。」
退休同事搬了好幾箱自種的南瓜慰勞大家,上網爬文如何輕鬆解剖,抱一顆回去試驗還真的成功啦──取隻鍋子用沸水滾南瓜,再浸泡幾分鐘就可以順利切開南瓜殼了,沒有大鍋子也無妨,勤勞一點翻轉南瓜就可以囉
如果本來已有鋒利的大型刀具應該就不必煩惱這麼多(所以我也不會買大西瓜),總之南瓜切塊之後冷藏保存,想吃的時候拿幾塊出來,很方便的。
太多泡麵吃膩了嗎?
若是覺得加蛋、加菜已成老梗,不如來試試好玩的創意料理──泡麵炒飯,雖然一聽就知道碳水化合物爆表,悶在家總是要找點樂子嘛,更何況囤貨選擇這種加工食品的人怎麼可能在意呢(誤)
突如其來的大雨讓我錯失了午餐時機,四點進門餓的頭昏眼花,決定還是把中午沒吃到的酪梨拿出來...當下午茶,先拜一輪五臟廟再來考慮晚餐要吃啥好。
自從去年在全聯買到那顆巨無霸啞巴酪梨──放了一週還是看起來要熟不熟的樣子、硬著頭皮切開發現竟然爛光了──之後就好一陣子沒敢再碰運氣,幸好這回遇到的是會變色的品種。當刀鋒順利無礙地劃開,從切口透出飽和的色調與滑順的質地,我就知道這一頓下午茶有著落啦。
排定要打疫苗的前幾天,想到接下來可能發燒、食慾不振,那麼趁可以的時候還是吃飽一點,但萬一當天晚上就開始倦怠無力怎麼辦?考慮再三,最適合此情此景的懶人料理非什錦飯莫屬。
可惜象印無法預約什錦飯,加速流程的唯一方法就是提早備料,下班後洗完米、調好醬油水,再把準備好的配料放上去按下開關就可以了。
某人從全聯帶回了從沒見過的玩意兒,放進購物車前line我啥是翼豆,請教估狗大神前心想啊不就某種豆!大概長得跟四季豆之類的差不多吧。
謎底揭曉後驚呆,暱稱楊桃豆的確名符其實,世界真奇妙。估狗大神說可以涼拌、可以煎炒、可以煮湯,嗯就是怎麼弄都可以吃的意思,那麼不如就來試試。
買了馬玉山的紅藜十穀米來吃,光聽名字就很健康,只是不知道水到底該如何加?按照包裝袋上寫的使用日式電子鍋要加入三杯水,明顯比象印內鍋的刻度高出許多,雖然有點忐忑還是照辦了。
十穀米無法預約,等待煮飯的同時順便清了清剩餘的食材,變出了值得紀錄的小嘗試:
剛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就被推播了佐室的廣告,想想Google、Facebook這些傢伙真的滿可怕的,有種被扒光、無所遁形的感覺。總之,我就好奇看了一下佐室的產品介紹,發現還真的有點心動耶,唯一讓人裹足不前的就是價格。
有時候也覺得頗矛盾,買衣服買鞋包就很敢刷,區區幾百塊的調味料不曉得是在躊躇什麼。好家在過沒多久就推出了母親節優惠,承蒙天下所有為人母的辛勞,讓小的順勢搭上佐醬一盒299且買二送一的活動,第一次下單就三種全包。